|
刘巨德中国画《紫藤下》。
|
|
胡苨中国画《悦读》。
|
|
王文鑫中国画《书香》。
|
|
郑树明中国画《憩》。
|
|
何颖中国画《幸福有你》。
|
2022年,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,中华大地书香四溢,阅读的喜悦在春天流淌。与此相伴,在当下美术实践领域也涌现出一批读书题材美术创作。这些作品既是对书香时代的观察与描绘,也是当代美术不断探索创新的重要成果。
丹青抒写阅读新风尚
伴随“书香中国”建设稳步有序推进,多读书、读好书,爱读书、善读书,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。不同年龄、不同职业的人们沉浸于阅读,成就一道道亮丽的风景,也成为美术工作者倾心描绘的题材。
一些美术工作者侧重表现不同年龄读者的阅读状态。比如,何颖的中国画《幸福有你》聚焦儿童阅读场景。作品以线描勾染的艺术手法,表现了一位可爱的小女孩跪在书店地面上忘我阅读的情景,童真天性动人心弦。刘巨德的中国画《紫藤下》则以青年为表现对象,画家以果敢洗练的用笔、清爽纯净的用色,描绘了3个在紫藤树下专注读书的年轻人。作品中,青年学子对于知识的强烈渴求与春天恣意生长的紫藤交相辉映,蓬勃的生命力涌动其间。爱淘书的“老书友”也多次出现在美术工作者笔下。覃泽佳的油画《书市》《淘书记忆》等,便刻画了人头攒动的书市。画面中,几位中老年读者站在遮阳棚下投入地翻看着书籍,在书香浸润下,夕阳显得更加温暖。
一些美术工作者将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令人动容的阅读瞬间,展现书籍对于人们的吸引力。像韦辛夷的中国画《拾荒者》,刻画了一位饱经沧桑的拾荒老人闲暇时倚坐在书架旁,聚精会神读书的场景。作者以画笔传递出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关系的深刻思考。
在读书题材创作中,美术工作者不但以作品反映了全民阅读的良好社会氛围,在绘画语言上也有所创新。总体来看,读书题材的中国画作品数量相对较多,其中又以工笔画占多数,这类作品在人物造型、构图布局,以及人物与现代建筑环境的关系处理方面,做出了许多有益探索。如李佳津的中国画《恰是春光读书时》,就选取了表现难度较高的俯视视角,画面构图运用方形和直线组织穿插,艺术语言尽可能追求多样化,以符合当代人的审美习惯。
深情讲述身边新变化
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推进,24小时自助图书馆、农村书屋、社区书店等新型阅读空间越来越多,实现了人们随时随地捧书阅读的理想。美术工作者也敏锐捕捉到这一社会发展新动向,用画笔展现身边与阅读活动相关的新变化。
从繁华城市到广袤乡村,从沿海地区到内陆边疆,公共图书馆正陆续走进群众生活。王文鑫的中国画《书香》着力表现“草原书屋”带来的新鲜阅读体验。小屋里,书籍满壁、读者众多,一位老人正在津津有味地读着报纸,有的“小读者”正坐在毡毯上认真阅读,有的正在书架上慢慢查找,从画面上仿佛能够嗅到阵阵书香。任凤茗的中国画《学海无涯》则描绘了一座城市图书馆。其中,有很多层的书架上,摆放着琳琅满目的书籍。循着这些书架,读者仿佛可以一步步走入知识的殿堂。在桑建国、张学枚、路美玲等人合作的中国画《文化科技的共享时代》中,“智能图书屋”的出现,体现了文化与科技结合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与高效。
伴随文化消费模式升级,一些实体书店积极探索转型之路,尝试引进展览、文创等内容。传统书店转变为具有宽阔阅读空间的现代文化综合体,有的甚至凭借新颖的设计理念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。这些都成为美术工作者乐于表现的题材。如冀萍萍的中国画《书山有路》,描绘了一群年轻人在现代都市书店中选书、看书、聊书的场景。温馨的书屋,成为阅读者的精神栖息地。
近年来,亲子阅读、校园阅读、社区阅读等活动的广泛开展,也为美术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。比如,胡苨的中国画《悦读》,表现了家长陪伴孩子翻看童书、三两好友在户外一起读书等多种阅读活动,温暖的色调传递出阅读时光的美好。各类读书会的兴起,也为不同群体之间交流对话提供了平台。朱勇的雕塑《思南读书会》便聚焦这一文化现象。作品中,摆满书籍的书架点明叙事背景,几位读书会的参与者围坐在一起。其中,一位拿着话筒的主持人正在发言,其他人神情专注地聆听。在这一瞬间,观者仿佛成为听众,与雕塑的主人公共同参与到这场思想交流之中。
层出不穷的阅读空间和形式多元的阅读活动,使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愈加浓厚。这些新成果、新变化,也丰富了当代美术创作的题材和内容,促进了绘画技法不断创新。
艺术赋予书香新内涵
爱书,所以藏书。独立的书房、简约的书柜、考究的书桌,是世世代代中国人居家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纵览近些年读书题材美术创作成果,不仅立意新颖、视角独特,而且艺术地表现了中国人与书籍之间的深厚情感。
在读书题材美术创作中,以书籍本身为表现对象的作品,具有一定数量。诸如李士进的油画《书香》、黄鸣的油画《大沉香》、叶楠的油画《江山万里卷一》等作品,都以饱含岁月之痕的书本作为表现对象,在材质肌理、艺术手法、语义元素等方面均做出多种尝试。在美术工作者笔下,这些被不同人阅读过的书籍在漫长岁月中辗转流传,由于不断添加的记忆而具有了如生命般的温度和厚重感。艺术家希望通过作品表达出对于书籍的珍视和尊重。在这些以书籍为题材的创作中,油画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。这类静物油画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古典静物油画的模式,彰显出当代油画本土化语言风格。
摆满书籍的书架,也成为读书题材美术作品重点描绘的对象。如贺汉明的油画《书籍的时代》刻画了一个特殊的房间——室内的书架上堆满图书,观者仿佛徜徉于知识的海洋。画面右侧一部正在充电的手机,预示着信息时代的背景。作品试图在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思考中,与观众产生共鸣。肖海波的油画《知识的力量》以超级写实主义手法,艺术地再现了错落摆放着各类书籍的书架。仿佛通过这些布满岁月痕迹的书籍,向知识和经典致敬。不难发现,在美术工作者笔下,书籍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,也寄托着人们对于书香社会的向往、对于精神滋养的追求。
美的孕育离不开阅读,高质量的阅读也离不开艺术的参与和发现。因此,美术工作者不仅是书香社会的参与者、受益者,更应成为宣传者、推动者,让书香随着艺术之花的绽放飘溢四方。